咨询电话:0531-83188567
发布时间:2019-10-25 17:47:35
华云网10月25日讯 10月2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十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称,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9月29日—10月10日黄金周前后的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12天的监测期内,共收集“消费维权”类信息5899238条,日均信息量491603条。
在信息传播渠道上,“消费维权”类信息传播主要有微博、客户端、微信、网站、论坛、新闻等渠道。其中,微博信息量最高,占比49.05%;客户端信息量占比25.23%;微信信息量占比12.49%。
“消费维权”信息渠道及占比分布
监测期内,投诉集中在OTA、在线票务、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快递、餐饮住宿、旅游七大行业。其中餐饮住宿和旅游消费的消费维权信息占比均超过20%。
“消费维权”信息行业分布
“其中既有利益驱动致虚假促销、借机涨价,又有对节日消费高峰缺乏准确预判致网络预订平台无力履约的因素,还有漠视权益的错误观念引发售后服务难落实、客服电话躲猫猫等消极行为的原因。”中消协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
对此中消协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是经营者应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一方面积极缜密做好预案、提高运营服务的技术保障和机制保障;另一方面经营者应敬畏规则与法律,在活动宣传上严格把关,不搞虚假活动。
二是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可尝试利用大数据等手段,科学预判景区等消费者场所客流趋势走向,做好针对性预案。
三是相关部门应加强节假日前等关键时间节点的巡查和监管,特别是要对景区游乐设施、景区餐饮等涉及消费者健康和人身安全的旅游服务设施严格监管,及时排查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四是畅通网上投诉、举报渠道,建立舆情监测引导机构与各地各级消费调解组织、监管执法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同步联动的机制,通过对网络消费维权舆情的积极引导和有效干预,平复公众情绪,避免因为消费纠纷引发舆情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