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531-83188567
发布时间:2019-11-21 13:29:23
…
俗话说:“穷玩车,富玩表,贵藏钟。”
一块做工精致的古董钟表,可以在市场上卖到惊人的价格。例如上世纪30年代的百达翡丽Henry Graves超复杂功能怀表,曾以213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折合人民币约1.5个亿。
● 百达翡丽Henry Graves超复杂功能怀表
收藏界有一个标准,古董钟表必须要有三十年以上历史,尤其是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所生产的。年份越久远,做工越精巧,古董钟表的收藏价值就越高。
古董钟表的价格为何如此昂贵?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理解。
早期的钟表,几乎都是贵族的专宠。毫不夸张地说,时间是神权、皇权的垄断资源,一台精准的时间仪器只有教堂和皇室所拥有。所以,为了打造一件钟表,权贵们可以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且在钟表的设计、制作和用料上方面也是精益求精。
● 纹理精致的钟表盘
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表,是一款以法国王后名字命名的玛丽.安托瓦内特1160宝玑怀表。
它可以自动上发条,具备了万年历、天文时差、三问报时、60小时动力储存显示、双发条盒等功能。自动上链机芯由823块零部件组成,夹板、表桥、表杆以及所有活动部件由玫瑰金铸造,所有磨擦点、凹槽及轴承均安装蓝宝石水晶。
这块表是1783年的一位神秘人向宝玑订造赠与给王后的礼物,但直到1827年这块表才得以完成,而王后已经逝世34年了。如今,这个传奇的怀表估价约2亿人民币,是世界上最贵的古董怀表。
● 玛丽.安托瓦内特1160宝玑怀表
早期进入国内的钟表,大多是西方传教士为了创造在中国传教的条件而向皇帝和高官进献的。因此,国内的古董钟表属于舶来品。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来到了中国传教。在一次与广东总督的会面中,他们送上了让中国人闻所未闻的西洋钟表作为礼物,以此换取了在国内的居留权利。
西洋钟表会自动报时鸣响,因此在国内被称为“自鸣钟”,而这座自鸣钟,就是第一座传入中国的欧洲机械钟。当时,为了满足当时国内按“时辰”计时的习惯,传教士还特意对自鸣钟进行了改造。
实际上,当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是不允许外国传教士进入国内的。若不是传教士如此贿赂,广东总督也不会宽容放行。这为后来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以及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 西方传教士与明朝官员交流
后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效仿前人的经验,利用这些新奇的西洋玩意开路。有一次,利玛窦获准进京。他通过太监给万历皇帝送上了一份厚礼,其中就有两只铁质的自鸣钟。从那时起,送做工精巧的西洋钟表,似乎成为了觐见皇帝必备的见面礼。
与此同时,宫内的钟表因为缺乏保养,有的已经停止了走时。于是,皇帝干脆让利玛窦留在京城,并且在钦天监找来了学员向他学习钟表的制作、使用和保养的方法。在皇帝看来,这些传教士就像是钟表工匠一样,而传教士也凭借这个身份得以在北京安定下来。
●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到了清朝,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都特别喜欢这些新奇的西洋钟表。
康熙帝向来善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对自鸣钟也很感兴趣。他还写过一首赞美自鸣钟的诗《咏自鸣钟》:
“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轮行随刻转,表按指分移。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
● 19世纪法国铜鎏金珐琅小布勒钟
乾隆帝热衷书画和收藏,对于西洋钟表,他更看重观赏性。乾隆帝当然不满足守株待兔等待外宾的进献。所以,他除了让欧洲钟表大量进口,还让宫廷里的钟表技师挖空心思去制作。代表先进科学技术的西洋钟表到了乾隆的手里,更像是高级玩具或是奢侈摆设。
为了达到金碧辉煌、高贵端庄的装饰效果,大量金银珠宝、掐丝珐琅等贵重材料被运用在钟表的装饰上。乾隆帝特别喜欢带音乐的座钟,不少的音乐座钟都安装了音色悦耳的八音盒。可以说,古董钟表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 清乾隆铜镀金珐琅倒球卷帘转人钟。启动后伴随音乐有铜球不断滚动;帘内有动物和人物在活动。
但到了嘉庆时期,西洋钟表逐渐式微。
嘉庆皇帝曾经表明,自己“从来不贵珍奇,不爱玩好,乃天性所禀”。在他看来,钟表只是用来看时间的,普通百姓都没有这些东西,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来就是习惯。他对钟表如此鄙视:“尚有自鸣鸟等物,更如粪土矣。”
统治者不喜欢西洋钟表了,再加上清朝日渐走向衰亡,这些古董钟表被抢走的抢走,被遗忘的遗忘,一些保存好的便留在了博物馆里。
● 铜制汽船式风雨表,故宫博物院藏
如今,与发展成熟的海外市场相比,古董钟表收藏在国内算是小众。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日渐式微的行业——古董钟表修理师。
在国内,钟表修理师满大街都是,但会修古董钟表的,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得完。赵元成老师傅是为数不多的钟表记忆见证人。
作为一个古董钟表修理师,首先眼光必须要精,能鉴定钟表是不是个古董。精通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古董钟表的特征,是他们的基本知识储备。这样,师傅能够可以通过外观的色泽、螺钉的年份、发条的个数、擒纵装置的设计等等细节,判断出钟表的真假优劣。
● 德国甩球钟(1876年),外置特别的擒纵装置
掌握了鉴别能力,然后才是修复古董钟表的能力。越有特色的古董钟表越难修,因为它们的设计更为复杂,而且细小的零部件众多,部件之间相互联系,只要有一丝差错,整个钟表都难以走动。
曾经,赵师傅为了修理好一个钟表,每天都在工作台上捣鼓,连续十多天都不愿意回家。两个多星期后,他向这个“破表”宣战:“再不修好你,今晚我就不睡了。”这个表就像有灵性似的,当晚的凌晨两点指针终于肯走动了起来。赵师傅说,修好了一个钟表,就像救活了一个人一样。
● 美国秋千钟(1886年),钟表也可以充满动感
80年代中期,日本石英电子表涌入中国市场。这些电子表电路简单,走时精确,加上外观时尚,售价低廉,它们自然成为了人们买表的首选。
这样一来,机械表行业就收到了巨大的冲击,连带着机械钟表的修理师傅一同陷入了危机。他们转行的转行,年龄大的干脆退休。恐怕再过几十年,国内再也没有人能给这些见证岁月蹉跎的古董钟表一个重生的机会了。
古董钟表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的智慧结晶。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却又被时间的洪流淹没。或许世间没有永恒的东西,唯有钟摆的残影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便不枉时光的流逝。
参考文献:
《手艺:钟表记忆》视频/央视纪录片
《古董钟表与修复艺术的前世今生》文/游艇
《自鸣钟如何传入中国?|温故》文/看历史
《史话第一座欧洲机械钟传入中国的内情始末》文/腕表之家
《钟表还是老的好 浅谈18-19世纪西洋古董钟表收藏》文/许昆